《影响世界历史的100名著排行榜》作者是胡作玄先生。六部中文名著入选:《论语》、孙武《孙子兵法》、鲁迅《阿Q正传》、老聃《道德经》、《毛主席语录》、曹雪芹《红楼梦》。
[1] 《圣经》它是相识西方文化的钥匙! 作为基督教的正式经典,其最重要的主题是人。[2] 《古兰经》伊斯兰教的经典。
从对世俗的征服来看,它体现的威力比任何神迹都大。[3]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没有牛顿,就没有近代科学。牛顿第一次讲明人可以像上帝那样洞察世界的玄妙,这种思想在思想史上是空前的。
[4] 达尔文《物种起源》达尔文的伟大之处,就是在于在看来稳定的事物中找到变化,在看来没有联系的事物中找到关系。[5] 弗洛伊德《梦的剖析》梦是最一般的心理现象之一,也是种种迷信和预言的泉源之一。弗洛伊德主要功劳在于理性地把梦作为一种工具来研究,并得出划时代的发现——潜意识。
弗洛伊德指出,人并不是自己行为和精神的主宰,他在很大水平上受潜意识控制。[6] 欧几里得《几何原本》除了《圣经》以外,没有任何其他著作有这么多人阅读、学习和研究,正是《几何原本》把数学酿成脱离实际的纯粹数学,而且对于近代科学有着不行替代的作用。
[7] 亚当•斯密《国富论》用科学的方法对经济体制运行纪律举行研究,斯密发现了任何时代、任何社会运行的主要矛盾——公正与效率。[8]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两个世纪以来,马尔萨斯可以说被攻击得体无完肤。不外,即便他的每一句话、每个数据都是错的,其精神实质总是获得辉煌的证实。[9] 卡逊《寂静的春天》同《人口原理》一样,《寂静的春天》是人类对自己的生存状况提出严重警告的警世之作,在它出书四十多年之后,“情况”已经成为最盛行的热门词条之一。
[10]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这是一部气势磅礴的作品,同时它又是具有深刻思想的理论著作,这两者的联合造成它的特殊的影响。它是“共产主义的圣经”,真正影响了千百万人的思想和行动。
[11] 《论语》代表中国文化的首屈一指的著作。其焦点思想在于人和人之间有差异、不能平等,这也是两千五百年来中国文化的焦点。许多古代文化消亡了,而中国文化却在变化中存续下来,这可能是孔子和他的《论语》的劳绩。
[12] 孙武《孙子兵法》它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以及最有影响的军事理论著作,它同儒家思想配合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而这种思想完全深入到现代人的思想之中。《孙子兵法》提供的“战略”形成中华民族两千五百年来斗争哲学的主导技术,但单纯技术看法并不能带来胜利,许多情况下还遭到失败。[13] 拉瓦锡《化学原论》人类面临的就是多样多彩的物质世界,化学就是关于多样性的科学,而且化学不但纯是“自然科学”,它还是人工科学。
不少人低估了化学革命,也没有对拉瓦锡的功劳予以充实的肯定。[14] 麦克斯韦《电磁通论》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不仅在理论上是物理科学的重大突破和完美综合,而且从技术上发生出惊人效果。
一方面通过电工学使整个文明社会电气化,使工业自动化成为可能;另一方面,通过电磁波的预言和发现,直接把人类引导到无线电世纪,而这组成了信息与传媒社会的必不行少的物质基础。[15] M.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是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科学家,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与马克思相提并论。
马克思偏重经济基础,而韦伯则强调意识形态,特别是宗教的作用。在一个片面强调竞争、优胜劣汰、钩心斗角的社会中,理性的经济伦理——老实、信任、责任、互惠是何等难以建设起来。
而这就是韦伯的新教伦理学说的重要意义。[16] J.S.穆勒《论自由》“自由”是一个漂亮的字眼,但不少人对它只是平常而谈,许多人批判它更是偷换观点、言不及义。穆勒的《论自由》是迄今为止叙述社会自由最重要的著作,也是第一批先容到中国的世界名著。
遗憾的是,一百年后,一些中国人对此书的内容仍然茫然无知。[17]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执法是人类最古老、也是最普遍的建制之一。历史上的许多政治理想和社会大同的思想,最终只有通过执法才气落在实处。所以历代思想家对执法多有思考,但他们往往从某一角度出发,而带有一定的局限。
本书是第一部系统的法学巨著,其焦点在于执法至上和三权分立学说。这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重大作用,而且对今日仍有不行忽视的影响。[18] 卢梭《社会契约论》启蒙运动时期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它与工业制度的联合是社会现代化的两个动力。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但时至今日,人们对卢梭仍有许多误解,不是认为他的思想和其他人差不多,就是认为他十分激进。
仔细研究一下他的思想,会发现他有许多独创之处。[19] 希特勒《我的奋斗》《我的奋斗》是一个很是好的反面课本。希特勒在书中重复明确宣传他的政治理想。
归纳综合起来就是:种族主义、大日耳曼民族主义、生存空间、第三帝国的理想国。这些思想在希特勒死后并没有消失,仍然在以种种形式延续着。
[20] 麦克卢汉《明白媒体》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可是很少人关注信息的流传;我们生活在媒体的困绕之中,可是没什么人注意到它的影响。麦克卢汉是最早开始体贴媒体对小我私家、对社会的革新的人,提出“媒体即消息”的论点。他开拓了一个无尽的前沿,但另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挖掘。
[21] 柏拉图《理想国》世界哲学归根溯源只有两种,其中之一是希腊哲学。相识希腊哲学,首先要谈柏拉图。柏拉图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把哲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哲学不是那种空洞言词的游戏,也不是宗教和意识形态的教条。哲学要对一般观点和理论举行发挥和论证。
[22] 亚里士多德《工具论》亚里士多德是许多学科的开创者。与柏拉图差别,他是学科的体系化者;厥后许多哲学、科学体系的建设是以他的体系为模式来做的。《工具论》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论文的汇编。逻辑和语言一样,平时感受不到它有多重要,而只有在思想杂乱一团时才感应其必不行少。
逻辑是整理思想和知识的框架,没有它,理论和科学都无从发生。[23] 薛定谔《生命是什么?》20世纪生命科学最重要的事件是分子生物学的发生,分子生物学来自沃森和克里克的DNA双螺旋模型。而这两位科学家恰巧都受到薛定谔这本小册子的深刻影响,他们的成就,使其后五十年生物学完全改变面目,而且还将在下一个五十年、一百年改变世界的面目。这条路恰巧是一位连化学都不太懂的物理学家买通的。
[24] 维纳《控制论》该书实际上预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整套新学科的发生。控制论所包罗的内容十分庞杂;20世纪晚期生长起来的一套理论,如非线性科学、浑沌理论、庞大性理论、人工生命、直接或间接的与控制论特别是维纳的思想有关。
[25] 威尔逊《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正如威尔逊所说,社会生物学的主要目的,是建设一个普遍理论,使之能够依据群体的种种参数关系以及由物种遗传结构所发生的行为在受到制约的情况下,来预见社会组织的特征。显然,这在理论上是一个很是斗胆的实验。正如达尔文一样,只要把动物同人类联系起来,终将会受到挑战。[26]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莎士比亚对人的本质的洞察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
古往今来,人最感兴趣的问题还是人自己,人希望认识自己;而这恰巧是人本主义某人文主义的实质。但人是庞大的,这种认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文艺作品为我们提供一个最佳的场所。
[27] 陀斯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们》陀斯妥耶夫斯基在作家当中是最伟大的思想家。如果说,“文学是人学”,那他就是人类心灵最为深刻的探索者。或许,是人心的洞察者。俗话说“人心叵测”,这似乎有贬义,但人心简直难以用科学的方法、理性的方法来怀抱,而文学作品却可以弥补科学的不足。
[28] 孔德《实证哲学教程》孔德的《实证哲学教程》可以看成是19世纪初思想状况的一个百科全书,从这里勾画出未来生长的蓝图。这本百科全书的纲领就是科学分类。
学科的不停分化与专门化是一种不行停止的趋势,只有科学分类才气告诉我们它们生长的逻辑线索和历史线索。[29] 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引论》边沁在海内不大为人所知,但不少人对他的“功利主义”应该有所耳闻。边沁的功利主义主要问题在于他过于强调小我私家幸福与公共幸福的一致性,而且事在人为,总可以使其一致。虽然边沁的每一种理想都遭到许多阻挡,可是在英国本土却渐进地获得贯彻,这也许是19世纪英国获得宁静生长的原因所在。
[30] 《奥义书》世界哲学归根溯源只有两种,其中之一是印度哲学。但印度哲学过于抽象、过于脱离现实和现世,它没能繁衍出康健的自然哲学和社会哲学,而只是停留在纯哲学的层面,更多的是塑造印度人以致印度宗教的精神。《奥义书》是印度哲学的源泉。
它首先从巫术、仪式中过渡到哲学性质的问题,并钻营其解答;它开发了印度哲学的先河。[31] 歌德《浮士德》歌德用“古典的”形式缔造一个崭新的,完全属于新时代的理想的人。
在歌德的浮士德身上,最主要的是为求知识的无尽的探索精神,这个精神可称之为浮士德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成就了西方的科学昌明与文化壮盛的时代。[32] 塞万提斯《唐•吉诃德》名著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有助于精神的提升,精神提升的关键在于人生意义的认同。
唐•吉诃德和他的仆人桑丘以及书中的其他人物对每个读者来说都不生疏,一小我私家在他生活中,总会遇到类似的人物和情景。除了技术进步之外,你会发现现代的人性与塞万提斯形貌的16世纪的人性与非人性何其相似乃尔。[33]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钱币通论》不管你相信不相信资本主义必将死亡,20世纪没能死亡恐怕得归功于凯恩斯,是他拯救了资本主义免遭溺死之灾。
战后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也是他奠基的。[34] 凡勃仑《有闲阶级论》阶级的划分除了马克思的经典界说之外,一般使用比力随便,但划分的依据不外乎政治、经济与身份职位。但凡勃仑是一位另类的思想家,他把人按“闲暇”来分类,分成有闲阶级和无闲阶级。
由于有闲阶级越来越成为现代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因素,有须要对有闲阶级的职位和存在价值做一番探讨。[35] 福柯《词与物》很难用一句话归纳综合这本书,实在要说,那就是“学科分类与演化的科学框架”。在学科肆意泛滥的今天,科学的分类实属当务之急。[36] 罗尔斯《正义论》罗尔斯的《正义论》于1971年出书。
其中讨论的主题没有一样是新的,也就是说,这些都是启蒙运动时期的问题,可是,他却是在新的情况之下来思量的。换句话说,这本书标志着道德哲学由现代到后现代的转变。[37] 卡西尔《符号形式的哲学》“人是什么?”——人们对哲学原来应该解决的最基础问题一直没有给出像样的谜底。卡西尔解决这个问题的出发点与众差别,那就是“人是符号的动物”。
这打开了一个新的通道。由于所有的文化的基础都是建设在人有形成观点的能力之上,这种能力使我们能够发现和使用人工记号和符号。卡西尔认为这些“符号形式”正是哲学所应该集中研究的工具。
[38] 乔姆斯基《句法结构》语言是21世纪最主要的研究工具之一。人的一生都在用语言同人打交道,也通过语言举行思考;可是围绕语言有许多老浩劫问题至今不能明白。1957年出书的《句法结构》引起一场语言学上的乔姆斯基革命;这是一场对整个语言理论的正本清源。它不仅在语言学界激起强烈回声,而且影响到许多周边领域,涉及许多基本问题。
[39] 冯•诺伊曼,摩根斯坦《对策论与经济行为》冯•诺伊曼的事情从方法上标志着数理经济学的新时代。他的方法证明,现代数学的正义思想,抽象的观点对于实际问题一样有着庞大的应用价值。
他的哲学看法预示着未来数学家的事情——数学家可以在极其广泛的领域中选择课题举行研究,无论是对策论还是与经济学的联合已经取得而且必将取得重大希望。[40] 微耳和《细胞病理学》现在的西医被称为“科学的”,归根结底,有赖于把疾病的原因建设在实证的基础上。
而这正好是德国医学家微耳和的主要孝敬。他是细胞病理学的缔造者。1858年他揭晓了《细胞病理学》,其中完整地论述细胞学说,并声称“所有细胞来自细胞”。
[41] 汤因比《历史研究》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有识之士总要思量当前与已往的关联,未来的生长趋势等等;而这就需要通过学习和研究历史,建设一种历史哲学或历史观。而史论就是为这些人打造航海罗盘的。
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在众多的史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职位,因为它包罗大量的理论归纳综合及创新。[42] 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到了20世纪,史学界泛起一次大的革命,那就是“年鉴学派”的兴起。年鉴学派阻挡把历史局限于政治史规模之内,主张研究历史的全貌。
布罗代尔就是年鉴学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由于他的事情,年鉴学派在二战后占主流职位,其影响也从法国扩大到全球。[43] 罗素《自由与组织》在18世纪末,可以说所有国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却因为种种原因发生了如今如此惊人的差距。
已往的历史哲学也许能指明历史生长的偏向和动力,但无法预测历史生长的速度。而19~20世纪与以往历史的差别之处正幸亏于速度的变化。罗素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指出引向这种变化的因素。[44] 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月》在整个历史长河中,20世纪究竟是继往开来走向进步走向辉煌的时代,还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一个小插曲,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但作为一个极端的时代,肯定会遗留下相当多的后遗症,值得我们反思。[45]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在21世纪,种种文明的运气是我们首先要体贴的问题。本书就是在历史转折关头反思的效果。亨廷顿畏惧伊斯兰文明与儒教文明联手打败基督教文明,可是前两者是不行能联合的,这点上他的判断显然有误。
然而文明的冲突是否能造成新一轮的“西方的消灭”,却不是没有可能。[46] 加缪《鼠疫》古往今来,人类不停面临种种灾难,但他们很少能够对灾难有所准备。这本讲人类如何面临灾难的书创作于希特勒时代,许多人感应无望。在这关键时刻,加缪看到面临灾难的惟一正确态度,就是不要听从运气的摆布,也不要听从权威与利益团体的煽动。
[47] 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是一本“禁书”,也许是最著名的、名副其实的禁书。只管它因“性”被禁,却并不即是说它的题材只是性。在书中,劳伦斯不仅要求一小我私家真正“性”的解放,更要求从工业文明、传统文化以及精神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解放的人”。
这些才是劳伦斯思想的深义。[48]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9世纪两位大思想家对20世纪有着连续的影响:一位是马克思,一位是尼采。这本书是尼采著作的巅峰。
它包罗尼采已往的一切思想,这些思想用两个新的观点,即超人和永远循环来加以贯串。[49] 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波普尔的《科学发现的逻辑》是科学哲学的一次革命。
波普尔说:“履历科学就是理论体系,我们可以把认识逻辑称做理论的理论。”“科学的理论就是普遍的命题。”根据他的学说,科学理论“不是由视察开始,而是由问题开始”。波普尔的整个科学理论的出发点是划界问题,也就是找出一个判据来区别科学与“伪科学”的界线。
[50] 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人们对未来有所企盼,但同时又对未来充满恐惧;在一个变化猛烈的世界中有着大量的不确定性,人们希望驾驭它。到20世纪后半,未来学应运而生。对未来学家的评价首先在于对还没有发生的事或仅仅处于萌芽状态的工具能否做出比力准确的预测。
托夫勒做到了这点。他的这本书在1980年出书,而20世纪后二十年正是根据这个蓝图来实现的。[51] 波伏瓦《第二性》女性占人类的一半,但研究与思考女性问题的著作却少得可怜;英译本《第二性》1953年出书后立刻成为脱销书。
只管时隔半个多世纪,女性主义和谈论女性的书出书无数,可是没有一本书像这本书一样,使人感受到如此浓郁的学者气息。[52] 纪德《伪币制造者》在公共文化如此兴盛的今天,纪德的书不会泛起在休闲读者之中。可是,文化也是南北极分化的,在雅致文化生长而且存在生长土壤的地方,纪德不会消失,相反,会维持着他那至高无上的职位。他的作品很看法化。
在本书中,他试图成为真的人,但什么是真的?[53] 萨义德《知识分子的代表》只管关于知识分子的理论著作难以发生,但我们还是选择了萨义德的这本书。因为我们也许可以从思想自由和知识分子看到文明的未来。
在书中,萨义德提出的问题令人深思,1987年贾可比的《最后的知识分子》出书,以后是否另有知识分子?[54] 莫诺《偶然与一定》生命科学存在着许多谜!至今我们还对生物体的精巧别致莫名其妙,我们还不知人是不是一台机械,也不知生物进化是不是一个一定的历程,也不知道生死界究竟在那边?而这本书论述就是法国生物学家莫诺对生物进化的哲学思考。[55] 萧伯纳《人与超人》萧伯纳是仅次于莎士比亚的英国(爱尔兰)剧作家,在世界戏剧史上大致也处于同等职位。
他的大部门剧本可以称之为“思想剧”,而其中顶尖之作可以说是《人与超人》,该剧真正体现了萧伯纳自己特有的哲学——生命力哲学。[56] 西蒙《人工物的科学》近二百年实验科学的生长给我们带来一小我私家工的世界;而制造人工物就是发现、仿造、革新、组合直至本书所说的设计。只管现在设计科学已成为一个专业领域,但未来需要的恰巧是西蒙这样的博家而不是狭窄领域的专家。
只有他们才气设计出未来人工物的世界。[57] 泰勒《原始文化》“文化”一词在媒体上的运用真是泛滥成灾,可是没什么人对它哪怕有最大略的界定;是泰勒给他的研究工具“文化”以一个比力确切的界说,他的《原始文化》被公认为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之作。外貌上看,它是纯学理的研究;然而,自然语言与原始思维对于21世纪人工智能的探讨有着重要意义。
[58] 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数学在近代科学发生与生长中有着不行替代的重要作用。许多人也知道,也说,但并不明白。
其实,欧洲人领先也就三百年,可为什么老跟不上呢?中国怎么拿个诺贝尔这么难题?这可以说是“新李约瑟疑难”。其实,照怀特海那样研究一下这三百年的历史,就会有八九不离十的谜底。[59] 格劳秀斯《战争与宁静法》格劳秀斯的伟大著作已经问世快要四百年了。今天战争与宁静仍是世界的头号问题。
格劳秀斯已经思量到对于战犯、损害和战费不加追究以换取有保障的宁静。遗憾的是,人们似乎并没有从历史中学会足够的智慧,来处置惩罚战争的结果。
[60] 埃柯《玫瑰的名字》随着技术的进步,已往靠指纹破不了的案今天可用DNA破案了;可是,心灵的事情就说禁绝了。符号表达是极为庞大的一件事,符号技术远没有基因判定那么利便。可是,符号学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全新的,难以想像的世界。
埃柯的小说神奇之处就在于此。[61] 笛卡尔《方法谈》什么是科学精神,到现在仍然是众说纷纭。可是,科学精神一定会导致科学生长,其起点肯定是求知的欲望。笛卡尔在《方法谈》一书中一开始就讲述他从学校出来后的二十年的探索历程,而且在探索历程中开创出自己奇特的理论与方法。
这就是笛卡尔哲学体系,其焦点是认识论。正是笛卡尔把哲学扭转到了正确的偏向。[62] 培根《论学术的希望》四百年来,只管人们早已享受近现代科学所带来的种种福利,然而人们的头脑纷歧定比古时更少教条、偏见、迷信以及愚昧和疯狂的离奇思想。
而培根的伟大孝敬正在于枚举了四种使人陷于这类错误的“偶象”(idol)或幻象。[63]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以经济学家知名,还荣获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可是,他的政治哲学更有创见,更有影响。
哈耶克的思想总有点不适时宜,但从恒久来看又显得十分深刻。他是位彻头彻尾的自由主义者。他的真知灼见不能因意识形态的关系而被我们舍弃。
[64] 奥威尔《1984年》在20世纪反乌托邦、反集权主义的作品中,谁又能比奥威尔写得更好呢?在他那里,既有卡夫卡的小我私家处境,又有A.赫胥黎的科技统治,同时另有柯斯特勒的现实主义。《1984年》是一个警世之作,就像马尔萨斯和卡逊的著作一样。[65] 卡夫卡《审判》卡夫卡的不朽在于他提出的问题远比他解答的多得多。
在《城堡》中他谈到“提问题是主要的”。实际上这就是科学与人生的真谛。思想泉源于对问题的探索,探索历程也许比拾取现成谜底更有意义。
[66] C.P.斯诺《两种文化》斯诺两种文化的论点很简朴:科学家应该读过莎士比亚,而文学家应该明白热力学第二定律讲什么。不幸的是,这种情况越来越难以实现了。到了21世纪初,除了高喊“科学与人文相联合”的口号之外,什么也没有了,一维的人降为零维的人。然而沿着本书界定的思想史的轨迹走下去,是可能升维,升到三维四维,甚至成为“超人”的。
[67] 帕斯卡《思想录》世界上的问题,特别是人的问题,不确定性或者偶然性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实际上,帕斯卡尔以概率的方法对于决议论的世界观提出挑战,不管这种决议论是上帝的决议论还是科学的决议论。这种方法到20世纪生长成为一套随机的决议理论。
[68] 尼赫鲁《印度的发现》印度同中国一样也是现在世界四大文化之一,但我们对印度却知之甚少。话说回来,要想相识一个民族,最好的措施是相识其历史。只管印度的历史支离破碎,缺环甚多;但《印度的发现》就是相识印度历史的最好的入门书。[69]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宁静》托尔斯泰无疑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作为大文豪,他的作品足以为他争取到不朽的职位,但作为一个伟大的人,他并不满足。他生命最后三十年就是在对人生的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考中渡过的。我们选《战争与宁静》,是因为从中可直接看到他的历史思想。历史虽已已往,但无法用刀斧砍去,它依然影响我们的现在,也影响我们的未来。
[70] 鲁迅《阿Q正传》要在中国作家中选出一位思想家可不容易,特立独行不是中国人的精神。稍稍离经叛道,不是棒杀,默杀,就是捧杀。
无疑,每一套杀法,鲁迅都经由,只是什么时候干什么,随时代的潮涨潮落决议。可是,近百年来中国首屈一指的作家还是鲁迅,而《阿Q正传》是其代表作。[71] 本尼迪克特《菊与刀》进入21世纪,世界上有五个经济大国,而日本是惟一入围的东方国家,也是最快到达这一步的国家。本书完成于二战刚刚竣事时,作者对日本的民族性做了很好的归纳综合。
时隔五六十年,书中的看法基本上没过时。我们可以把这点称之为“民族性”的稳定性。无疑,日本已往是、未来也会是一个有影响的民族。
[72] 加西亚•马尔科斯《百年孤苦》对大多数人来说,拉丁美洲仍是个神秘的地域。马尔科斯在这本书中用马孔多来凝缩整个哥伦比亚以致整个拉丁美洲的运气。愚昧闭塞和杂乱是百年稳定的内因,而美国佬、独裁者则是外因。那么“孤苦”又是什么意思,作者说“孤苦的反义词是团结”,他表示了出路,但结论令人沮丧:履历了百年,又回到原位,这似乎就是拉丁美洲的运气。
[73] 康拉德《黑暗的心》非洲大陆是地理观点,我们所知甚少的那部门通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此书说的就是这块地方。黑暗的心有两种寄义,一是黑非洲的心脏地带,其时的比属刚果;一是文明人即殖民者来到之后,从外到里举行掠夺,并从精神上举行腐蚀的罪恶行径。黑非洲不是倒退,就是仍然停滞在那里。
人口不停地增长,永远陪同饥荒与贫困,其前景令人忧虑。[74] 冯特《民族心理学》恒久以来,对心灵的研究一直是哲学甚至神学的领地,至今心理学是否是科学仍有许多争议。
冯特的主要孝敬就在于提倡用科学方法研究心理。1879年,他在莱比锡建设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实验心理学正式降生,也标志着作为科学的心理学的发生。
[75] 李约瑟《中国的科学与文明》李约瑟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卷帙浩繁,至今仍然没能竣事。他花了毕生精神研究中国古代科学与技术,最后留下了著名的李约瑟疑难:为什么如此先进的古代“科技”,没能发生近代科学?[76] 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圣经》中存在大量前后矛盾、不行思议甚至谬妄的地方,这些早在基督教初创时就有人意识到了。
但其中许多人接纳“信仰主义”态度,“正因为其不行信才信”。而托马斯•阿奎那第一次寻求对基督教第一信条即“上帝的存在性和惟一性”以证明。这不仅使神学带有数学的风味,还由此推出一系列命题并组成精微的神学体系。
[77] 卡莱尔《英雄与英雄崇敬》这本书的种种看法有许多人支持,更遭到许多批判。但正如卡莱尔所说“只要人类存在一天,英雄崇敬就永远不会消亡”。究竟“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不是简朴用“是”和“否”能回覆的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的多元化,更提出了“英雄如何从各界脱颖而出”的问题。
[78] 《阿含经》释教是最古老的世界宗教。释教没有把人的崇敬集中起来的神,更没有一本大家都认同的经典。《阿含经》是最为靠近原始释教的经典,而其中包罗上百部经。
[79] 蒙田《随笔集》一个国家纵然有诗、戏剧以及厥后的小说,如果没有像样的精致散文,就称不上文学大国。蒙田开创的随笔为散文开拓了最高级的文学形式,而且以其直截了当、言之有物、极富启发性而为它树立了尺度和模范。[80] 哈代《无名的裘德》哈代作品的悲剧性震撼人心。
这是一种真正的人性的悲剧。人希望精神的上升,但并非所有人都有这个时机,有时机的人未必真正有学识和创见,他们劝裘德循分守己、乐天知命,岂非这应该是未来人的哲学吗?[81] 列宁《国家与革命》《国家与革命》系统考察和阐明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国家问题上的基本理论,列宁由此大大生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通过自己的革命实践建设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82] 老聃《道德经》它是世界上影响很大但篇幅最短的书。总的说来,《老子》与《论语》险些完全差别而且相互增补组成中国传统文化。
孔子一直是中国文化的在朝派,而老子则是在野派。老子以致道家学说最有意义的地方在于给孔子的“理想国”开发一个精神逃脱的小路。[83] 笛福《鲁滨逊飘流记》从某些文化看来,征服自然以及诸如此类的自我挑战是不行理喻的傻事。
而这些傻事的背后,有的却是一种难得的精神气力,在逆境中通过艰辛劳动生活下去的意志以及战胜灾难、孤苦的勇气。虽然,“人定胜天”之类的话,现在看来是差池的,可是,现代人还是应该以鲁滨逊的精神来掩护人类生存情况而且战胜自我的。
[84]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真正伟大的思想总是要经受时间的磨练。批判叔本华的人许多,但批判他最厉害的卢卡奇也不得不认可他的哲学才气。叔本华的原创思想许多,其基础是两大理论:惟意志论和灰心主义。
前者建设以意志为焦点的形而上学,从而开发了近两个世纪的非理性思潮。[85]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西方哲学险些全部来自欧洲,只有实用主义哲学是美领土生土长的。
实用主义哲学是一个十分灵活、密切联系实际的哲学,它的精神完全反映在教育学当中,更重要的是,教育这个话题将是21世纪的最主要的争论问题之一,而杜威的思想以及厥后进步教育的实践对于厥后人肯定有借鉴意义。[86] 贝克尔《人力资本》除了人口、情况问题之外,21世纪最大的问题是康健、教育以及相关的人与社会的生长。
通凡人们总强调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物质差距;其实,从久远看,精神文化差距才是最大的。而贝克尔的焦点思想在于这也需要投资!他还指出除了小我私家收益之外,也要思量社会收益,而这也是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87] 熊彼得《经济生长理论》熊彼得明确区别发现与创新是他的奇特之处。从亚当•斯密到马克思都知道技术发现对经济的重大推动,但熊彼得式的创新完全是“企业家”的事。
熊彼得这种看法不仅为已往许多技术进步导致创新从而推动经济高涨的事例所证明,更显着地体现在2000年,高涨的信息经济突然“泡沫破裂”。[88] 博尔赫斯《文集》博尔赫斯有一个与众差别的特点,那就是他可能读过成千上万的作家和作品。
他的作品把二千五百年的世界文明英华纳入其中。这也许正是“古典”的真谛。生命太短了,你怎么能读那么多,体会那么深。那么读博尔赫斯吧,他能帮你。
[89] 斯特伦奇《国家与市场》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全球化的趋势势不行挡。虽说国际关系、国际事务、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学早已成为研究的领域;可是,只有本书给出系统的总结,同时制定了一个研究和分析的框架,而这正是以后理论和实践事情的起点。[90] 狄更斯《双城记》它叙述了法国大革命谁人排山倒海的时代,其中展示了残酷的阶级斗争。狄更斯再次以悲天悯人的精神,为世界编织出一个善良的人替友赴死的故事。
可是,他无法解释历史之谜:这一切究竟为什么发生?[91] 《毛主席语录》毛泽东是位历史大人物,他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历程。我们不妨把毛泽东的一生分为三个时期。而《毛主席语录》出书于第三时期的正中间,包罗了后期(从1949年到1963年)的部门内容,但极为重要的后期思想(1963年到1976年)则没有反映出来,这是全面、准确掌握毛泽东思想不行不注意的事。
[92]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库恩对科学哲学的孝敬主要是提出了“范式”观点以及通例科学与科学革命的划分。他成为科学哲学中历史学派的开创者。受他的理论影响的主要是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的学者,这些学者急于要把自己的专业纳入一般科学的框架之中,而这种混淆确实起着一定的作用。
[93] 罗斯托《经济增长的阶段》罗斯托的理论焦点就是所有国家的经济生长都要履历五个阶段。但由于他的理论是建设在从1800年到1950年这个阶段的经济基础上,因此在应对后工业社会的情况时有着显着的不足。人口、贫困、生长、失业仍然是21世纪经济的大问题。
从传统经济到现代化再到全球化仍有漫长的门路要走。罗斯托的研究只不外为增长与生长经济学的研究开了一个头。[94] 法约尔《工业治理与一般治理》到20世纪初,治理进入科学治理阶段。法约尔对治理给出一个框架,开创了组织研究领域,拓广了科学治理原理所涉及的领域,为现代组织理论打下一个基础。
他把组织比做有机体,对厥后人是有启发意义的。正因为如此,他的理论不停获得批判、增补和生长。[95] 马尔库塞《一维的人》20世纪60年月中期,西方蓬勃国家发作了震惊世界的学生运动,而被激进的学生们奉为精神导师的是3M:马克思、毛泽东和马尔库塞。
二战以后西方国家的新变化,促使他们对马克思主义重新举行反思。《一维的人》正是马尔库塞在这方面成熟思考的产物。[96] 维科《新科学》维科是18世纪到19世纪的浪漫主义思潮的先驱。
由于其时的主流趋势是应用自然科学方法去研究一切现象,特别是心理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可是维科第一个明确区离开自然科学与人文研究,并认识到文化的多元性,这为比力文化人类学,比力历史语言学,比力历史美学,比力历史法理学等奠基基础。[97] 伏尔泰《老实人或乐观主义》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旗手。他的著作太多了,很难讲哪一个是他的代表作。
不外有一类作品适合我们的需要,那就是哲理小说。似乎没什么其他作家写过这类作品。
《老实人》的哲理相当简朴,但在任何时代都遇到:不管是自然灾祸还是人为磨难,都和上帝无关。人们只有通过理智和正义,努力与邪恶势力斗争,世界才气逐渐变得更为优美。
[98] 卡内蒂《群众与权力》卡内蒂的《群众与权力》是他一生体验与不停探索与思考的效果。全书以科学的精神研究了四大主题:群众、权力、死亡、转变,而且把它们精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历史上简直对群众心理学有过一些探讨,不外还没有什么理论研究。
卡内提的独到之处在于把权力与死亡联系在一起。他说:“幸存之际就是权力在握之际。”[99] 马斯洛《念头与人格》时至今日,心理学已经成为极为庞杂的学科体系。在20世纪中期,两个最大的学术派则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以及强调科学方法的行为主义学派。
而马斯洛提倡了心理学研究的第三思潮,即人本主义心理学。这一思潮强调人有独立人格,有生长自身的潜能,能够自我实现。“自我实现”这个观点就是马斯洛提出而且大大加以发挥的。
[100] 曹雪芹《红楼梦》《红楼梦》在中国影响极大,在世界上却影响很小。这种反差说明什么呢?《红楼梦》彻头彻尾的“中国味”。
而这种中国味也许可以从中国诗词、中国书画、中国园林,甚至中国戏曲中体会一二,但《红楼梦》却是全方位的。它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文章来自网络。
本文来源:华体会体育-www.wxxsgs.com
Copyright © 2001-2021 www.wxxsgs.com. 华体会体育科技 版权所有 备案号:ICP备2031334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