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从小就受古典文化熏陶的大知识分子,我不建议《出师表》退出中学课本。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在初中课本中加入《出师表》这篇文章的目的。作为文言文选文,初中课本中加入《出师表》的首要目的就是要学生学习古文。
对中国古典文化有所相识的人都知道,《出师表》的文学价值是极高的,许多我们使用至今的成语都是出自《出师表》的,好比“妄自肤浅、作奸犯科、不知所言、陟罚臧否、裨补缺漏”等等。而且,《出师表》这篇文章条理清晰、行文工致、还讲求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虽然词藻不够华美,可是胜在情感真挚,整体流通、简明、通达。另外,我们评判一篇文言文好欠好的尺度是什么?评判一篇文言文是不是够好应该从文和质两个方面去评判。
学过《出师表》的朋侪都知道,这篇古文是诸葛亮在出征之时,分析天下形势、全面后主刘禅、表达自己出征信念,志在报恩效忠的一篇文章。《出师表》的内容详实,言辞恳切,句句在理,字字珠玑,言语之间流露出诸葛亮对家国天下的忧虑,对后主刘禅的担忧,对蜀国的赤诚之情跃然于纸上。这样的一篇文章,既包罗热烈的情感,又含有真挚的内容,有什么理由不让学生学习呢?既然这篇文章这么优秀这么好,为什么还会有人主张从初中课本中把这篇文章删除呢?这与他们所秉持的一些看法不无关系。他们认为诸葛亮的“愚忠”思想会影响青少年这种看法其实纯属无稽之谈。
愚忠是什么?愚忠其实有多层寄义,一是对自我忠诚的谦称,二是谓昧于事理的忠心,三是有能力而忠于没有能力之人的行为。想要将《出师表》从初中课本中移除的人恐怕都认为诸葛亮是第三种愚忠,这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诸葛亮只是忠于刘家父子,并不是完全听命于刘禅。恰恰相反,诸葛亮作为刘备托孤之人,对于刘禅的指挥反而更多一些。
从《出师表》中诸葛亮对于刘禅的谆谆教诲就可以看出来:“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肤浅,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巨细,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气,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今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另一方面,刘禅当政时,蜀国的军国大事基本都是诸葛亮在做决议,许多事情刘禅不知如那边理,还要请教诸葛亮如何决断,而刘禅只卖力最后的批准。从这两方面来看,无论如何都不能说诸葛亮是愚忠。诸葛亮的北伐与如今“止战生息”的军事观相悖这一看法可以说更是子虚乌有的事。现在社会主张宁静生长没错,但这并不代表人们不需要学习军事知识或者造就自己军事战争方面的思想,“居安思危”在什么时候都不外时。
另外,我们换个角度想,只要涉及到战争思想方面的古文我们就不给学生看的话,那《曹刿论战》要不要删除呢?《围魏救赵》要不要删除呢?《木兰辞》要不要删除呢?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发生过大巨细小不可胜数的战争,战争史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不行或缺的一部门,这是客观事实。如果中学生的教育中缺少了这部门的知识,这就是对中华民族历史学习的不全面。最后,我不相信学校的老师在教学生《出师表》的时候,诸葛亮身上那么多优秀的品质不教给学生,偏偏让学生学习内里的主战思想?任何一个老师都不会这么做吧。
本文图片泉源于网络。
本文来源:华体会体育-www.wxxsgs.com
Copyright © 2001-2021 www.wxxsgs.com. 华体会体育科技 版权所有 备案号:ICP备20313349号-4